近年来,区卫生健康局、卫生监督所深入整治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非法行医、虚假宣传、假货频现及价格欺诈等突出问题。通过持续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,规范诊疗服务和营销活动,维护了行业的诊疗秩序和市场秩序,促进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,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。
区卫健局接到举报,称某美容院未经许可进行宫颈纳囊刺破治疗。接到举报后,卫生监督员迅速行动,当天即对该美容院进行了现场检查。根据查获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扩张器、注射器等物品,卫生监督员初步判断该美容院在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或未备案的情况下非法提供医疗服务,遂立即立案调查。
围绕该案件,通过对美容院负责人、员工及接受过相关诊疗服务的3位顾客多次询问调查,并结合微信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,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。此外,经过人像辨认,上述5人一致指认任某某是在该美容院为顾客开展宫颈纳囊刺破的当事“医生”。但在整个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,任某某始终矢口否认案件事实,并于调查过程中无故不接电话,和调查人员“玩失踪”。
鉴于此,卫生监督员结合现有全部证据,对案件进行调查终结并进入行政处罚程序。对于美容院存在的公共场所卫生违法问题,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美容院进行行政处罚;对于美容院未经许可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,由区卫健局对美容院进行行政处罚。同时,对任某某个人非医师行医的行为,由区卫健局对任某某进行行政处罚。
美容院认可违法事实和处罚结果,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当日即足额缴纳罚款。但任某某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,即提出听证要求;经听证后区卫健局作出本案处罚决定并送达当事人,当事人不服遂向市卫健委申请复议,市卫健委复议结果为维持区卫健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;任某某对复议结果不服,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法院对调查程序、案件事实、适用法律等进行审理查明,驳回任某某的诉讼请求;任某某不服法院判决,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,二审法院经审理查明,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,驳回任某某上诉,维持原判。
整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历时近两年时间。在此过程中,卫生监督员突破常规办案思维,结合微信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、视频、照片等旁证佐证,反复向当事人及涉案人员就某些细节开展多次调查和询问,以达到证据链的完整性。区卫健局针对当事人隐匿销毁证据等行为,采取果断手段及时确保证据不丢失,同时严格审核案件办理流程,确保程序无误,以近乎“零口供”形式,顶住行政诉讼可能败诉的压力,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。这是卫生监督一份孜孜不倦、迎难而上、永不言弃的案卷,更是一张震慑非法医美、维护消费者权益、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的答卷。
生活美容是运用化妆品、美容工具等非侵入性手段,如皮肤护理、PG电子网址化妆、按摩等,侧重于日常的保养和修饰,风险较低,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、不可逆的伤害。生活美容一般在美容店、美发店、美甲店等场所就能进行,需要办理营业执照、获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,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健康证。
医疗美容是通过手术、药物、医疗器械等侵入性手段,如隆胸、隆鼻、抽脂、割双眼皮、注射水光针等,对容貌和身体各部位进行修复和再塑,风险较高,可能会出现感染、出血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或效果不理想等后续相关问题。医疗美容必须在有资质的、符合卫生标准的医疗机构内开展,即场所需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或经过备案程序,如医疗美容医院、设有医疗美容科室的综合医院等,且在诊疗科目中需要登记有医疗美容科。主诊医生需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《医师执业证书》,并且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,取得美容主诊医师证(在本省份获取),确保其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医疗美容手术等操作。护士也需要有相应的护士执业资格证书,并且经过医疗美容护理相关培训。
非法医美,就像潜藏在暗处的“美丽杀手”,从产品来源到人员资质、操作规范,无一不让人胆战心惊。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管文煌提醒消费者,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使用的药品、器械往往是来源不明的,很大程度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未经国家监管部门审批备案的,使用这些药品、器械会有很大的隐患。非法医疗美容机构或个人没有相应的资质,缺乏专业的知识,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。不透明的收费,包括收费之后不开具发票收据,消费者对效果不满意或产生一定的后果,之后维权非常困难。
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,安全是不变的底色,千万别让求美之心被非法医美利用。选择正规医美机构,让合规的药品、专业的医生、无菌的操作环境,为消费者的美丽保驾护航。区卫健局、卫生监督所也将持续发力,不断加大监管力度,严格审查医美机构资质,督促医疗美容机构落实好依法执业;通过走访、投诉等渠道及时掌握“黑医美”等信息,形成巡查清单,重点巡查群众反映强烈、重复举报的非法医疗美容个人或场所,严厉打击非法行医。让你我携手,一起从源头把控,共筑安全求美之路,让美丽更有保障。